哈尔滨市综合交通规划项目简介
2017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供稿:综合交通规划三所 汪卓
整理:技术创新部 孙晓莉
项目负责人:钱林波
钱林波 副董事长 总经理 总工
工学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全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专家组资深专家
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硕士生导师
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科学技术学科带头人
哈尔滨,东方莫斯科、冰城夏都,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是东北北部交通、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的特大城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城市发展框架的拓展,人民日增长的出行品质需求,给综合交通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开展了《哈尔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
1
总体目标与策略
2
规划研究重点
全面保持与总体规划修编的协调互动,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东北振兴战略”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地缘优势,谋求区域交通的战略突破、都市区交通的结构性整合、城市交通模式的合理构建,为哈尔滨建设东北北部中心和门户提供全方位的交通支持。主要规划构思:
1、空间特征主导。基于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和趋势,整合交通与城市规划,突出哈尔滨在区域地位的提升。
2、哈长城市一体。以哈尔滨都市区为对象,统筹城乡发展,支撑哈尔滨经济圈交通服务升级与哈长城市群影响力提升。
3、绿色交通优先。以快速轨道交通为核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土地利用。
4、寒地特色示范。以提升公交、慢行交通服务为载体,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创造良好出行环境,形成适合北方高寒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活力城市。
协调铁路与城市发展
3
项目内容特色
1、国际枢纽重塑,落实国家战略要求
通过提升区域影响力、城市竞争力,打造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打通国际运输通道,突破行政界限,协调多模式交通运输方式,构建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的对外集疏运网络,增强面向东北亚地区的运输组织功能、促进经济发展要素集聚、满足城市对外客货运输需求,服务区域和城市产业发展。
重点打造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利用哈尔滨地缘优势及装备制造业基础,打造面向北美、欧洲、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门户枢纽;同时构建哈尔滨铁路枢纽,利用哈尔滨丰富的铁路资源与区域地缘优势,形成“米”字型的对外铁路布局,支撑国家级通道建设,形成“哈-欧”班列。
构建“米字形”辐射走廊,凸显哈长城市群中“核心枢纽”地位
2、空间格局重组,统筹考虑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发展
在哈长城市群、区域大都市区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基于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和趋势,整合交通与城市规划。市域统筹,发展快速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专线,构建环哈都市圈高速,加强哈尔滨市区与周边县(市)高等级公路的联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双快支撑,构筑以快速公交、快速道路为骨架的城市交通网络,为拉开城市框架提供交通支撑。
快速公交、快速道路为骨架的城市交通网络
3、品质交通重构,构建寒地公交示范都市
根据哈尔滨寒地特色,因地制宜,注重交通服务品质的提升,引导城市交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公交优先发展,提升公交硬件水平,保障公交设施用地,优化公交线路,加密公交专用道,完善城乡公交服务;慢行环境改善,保障慢行空间,优化路权分配,提升慢行品质;路网系统梳理,优化快速路系统,加密江铁通道,打通断头路,改造畸形交叉;提升交通管理,规范停车秩序,优化信号管控,多模式需求调控,实现精细化管理。
注重空间一体化的组织引导
改善慢行环境
寒地城市公交设施
4、精细化交通重建,缓解交通拥堵
针对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以“强结构、优路网、调需求、重智能”为手段,实施交通综合治堵具体措施。
精细化交通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