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荣誉资质
大数据中心
高管团队
企业文化
精英团队
价值理念
新闻资讯
全部
公司动态
媒体报导
优秀项目
优秀作品
全部
战略政策与科学研究
标准规范与技术指南
区域交通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轨道公交与枢纽体系
大数据与交通模型
快速路网与道路规划
城市规划与发展
步行与自行车规划
停车与物流体系
综合改善与交通治理
交通设计与交通评价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老站入口
钱林波总经理受邀参加全国规划年会专题会议,并作“安全安心道路交通环境再塑造—思考与对策”主旨报告
2019年10月20日上午,在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专题会议二:
魅力交通——探索与创新)上,我院总经理钱林波博士、教授级高工受邀以“
安全安心道路交通环境再塑造——思考与对策
”为题作主旨报告。
从初心、现实、思考、重塑四个方面,诠释了道路交通环境再塑造的理念转变与实现路径。
钱林波博士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委会副秘书长,全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专家组资深专家。
钱林波总经理作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核心思想如下
小汽车进入家庭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道路空间资源被小汽车的行驶和停放不断挤占,安全安心的道路空间环境不断丧失,这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环境的诉求背道而驰。
道路空间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亟需回归本源,要改变以车为本的道路空间和路权分配模式,回归到服务人民,从人的移动需求、活动需求、交往需求出发,营造高效、安全、活力的道路空间。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承载着服务于多模式交通需求对空间需求的功能,道路空间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提高有限空间资源,人移动效率的最大化。
在道路空间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中,同时应当协调好交通功能与公共活动服务功能的关系,综合考虑道路等级、道路功能、景观与生态、沿线用地与建筑空间融合等要素,确定道路空间资源分配的最佳方案。道路空间资源分配应兼顾多种核心要素,形成二维结构、矩阵式的功能分析方法。
道路空间再分配的目标是改善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运行环境。道路空间的分配模式是多样化的,在空间分配上应当精致细分。空间重塑应体现道路功能差别化的需求特征:交通性道路需按照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与汽车交通共存的原则,重点改善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通行环境,以及过街安全保障;生活性道路则应更多提供人的交流、交往和孩童活动空间,优先保障步行、自行车交通的通行,采取工程和管理措施降低汽车行驶速度、降低汽车通行流量,满足步行、自行车安全安心的要求。
专题会议现场
钱林波总经理的主旨报告获得全场参会人员的一致共鸣,台上台下互动交流,会议气氛生动热烈、有声有色。
2019-10-30 10:16:32
376
新闻推荐
所有文章
公司动态
媒体报导
优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