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交通精细化治理 | 宁城交承办2024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年会专题论坛


图片关键词

2024年12月1日,2024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年会在南京成功召开。会议由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主办,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12月1日下午举办的分组学术交流中,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了“城市更新背景下交通精细化治理”专题论坛。

1733710799595904.jpg

本论坛特邀来自南京、苏州、常州等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6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演讲,旨在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助力各类城市实现存量地区用地布局优化以及人居环境的大幅提升。论坛专题报告环节由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综合交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於昊主持。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综合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为专题论坛致辞。

1733710820111538.jpg

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综合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致辞


图片关键词

主 持 人

1733710842831675.jpg

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综合交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於昊主持会议


专 题 报 告

图片关键词

城市更新中交通规划设计的新逻辑

1733710857560316.jpg

钱林波 | 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综合交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钱林波总经理首先总结了城市更新成为新常态背景下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交通精细化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如城市化速率减缓、城市集聚能力差异化与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出行小汽车依赖更加明显、地球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等。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交通治理与改善提升是引导和支撑城市结构从松散低效到紧凑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城市更新背景下交通规划设计一是要聚焦存量资源的利用,二是要结合城市更新来进一步推动综合交通体系的更新。他通过分析展示日本等国家的先进案例,从政策协同、体系连携、需求调控、道路更新、数字赋能、教育启蒙等方面阐释了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治理的主要途径。最后他强调,随着城市空间发展和功能优化进入城市更新的新时代,城市综合交通的高质量发展应聚焦以维持和提升既有综合交通体系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要务,从政策协同和方向一致、交通支撑引导空间更新、既有综合交通体系维护与更新、数字赋能的交通供需匹配和国际水准交通行为习惯养成等多个视角来重新审视城市更新中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逻辑。

图片关键词


城市更新背景下交通精细化治理—常州探索与实践

1733710874925484.jpg

张福林 |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党总支书记

张福林院长指出,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存量资源推进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新时代城市空间治理的一个重点,精细化治理是城市建设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他分析了常州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问题,主要包括:存量土地再开发诱增新的交通需求;城市更新的推动下老城厢活力增加,但受制于有限的交通条件,道路交通管理压力也进一步增大;有限的土地资源导致停车空间不足,引发停车供需矛盾加剧等。在此基础上,他介绍了常州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推动交通精细化治理的相关做法:一是强化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对城市存量用地更新、各项建设活动和城市交通管理的引导与支撑作用;二是针对更新片区和地块的区位特征和现状交通条件,明确发展方向,重视存量更新地块运行效率指标的评估。最后,张福林院长总结了城市更新交通治理的常州经验:规划引领,强化存量更新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分析;实施错时停车共享,高效利用存量资源;促进交通管理水平的智能化、信息化,提升存量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制定“精细化”交通管理策略,提升治理的政策引导性;强化交通模型和大数据应用,形成交通数字化治理,科学制定改善方案。

图片关键词


空间-行为互动视角下老城社区生活圈适老化更新研究——以南京新街口街道为例

1733710889103969.jpg

周文竹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书记、博士生导师

周文竹教授指出,在我国城市存量转型发展和高品质建设老龄化社会双重时代背景下,对老年人的日常行为与生活空间的关注尤为重要。她以南京新街口街道6个社区为例,分析了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时空特征及对活动空间的需求,从老年人各类日常行为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频率、活动空间和活动路径五个方面入手对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探讨了社区生活圈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最后基于老年人日常步行行为活动时空特征、对活动空间的需求分析和空间建成环境要素对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的影响机制,剖析了社区生活圈内老年人各类行为所在空间需要重点提升的空间指标,强调道路交通空间资源配置状况是老年人活动决策的重要参数,继而基于“空间-行为互动”提出老城社区生活圈适老化更新策略,主要包括:适老化更新体系构建、设施数量增补与配置优化、复合型空间布局优化、适老化空间品质提升等。

图片关键词


苏州古城更新背景下交通精细化治理实践和思考

1733710903997950.jpg

樊 钧 |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规划院院长

樊钧院长介绍了苏州历史城区更新下的古城绿色交通体系构建和古城交通精细化治理实践。他表示,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时期,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交通精细化治理是古城更新提质改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分析了苏州古城更新背景下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停车系统等面临的严峻挑战,介绍了“车型可控以静制动、轨道为核慢行友好、智慧赋能治理协同”的古城绿色交通体系构建和交通精细化治理的总体思路和总体框架。并以苏州32号街坊、仓街地块以及十全街片区的更新改造为例,从旅游换乘体系构建、高品质公交接驳服务打造、交通设施供给与土地规划互相反馈、地上地下交通系统整体提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古城更新下的交通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实践。最后他强调,城市更新背景下交通精细化治理需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体性的谋划,二是项目级的管控,三是数据化的监测,四是伴随式的服务。

图片关键词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南京市老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系统精细化提升设计

1733710917106718.jpg

彭 佳 |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南京市TO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彭佳副总工首先介绍了南京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分布呈现强向心交通特征,分析了交通需求日益增长背景下南京老城交通网络面临的挑战。他表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网络不完善,如慢行品质低下、轨道站点衔接不便等制约了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充分发挥,依托城市更新,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网络,进一步发挥轨道交通站点存量资源效能,是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他以慢行品质提升、路网加密、出行体验改善等为切入点,以多源数据为研究基础,采用“鸟瞰”与“人视”相结合的规划视角,开展网络可达性、通道连续性、出行舒适性等多指标综合评估,剖析南京老城南部片区轨道交通站点服务问题。介绍了通过协调产权和实施条件、优化管理措施、新寻通道等手段来切实提升慢行空间连续性与品质,解决居民“走得到”、少绕路的问题;通过建管并重、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等手段,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尊重居民出行习惯为基础,解决居民“走得好”、有路权的问题。最后总结分析了轨道站点周边优化前后的效果对比,通过对方案实施后的受益人群和受益片区的分析验证了方案的效用性和可行性。

图片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层次TOD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

1733710930500244.jpg

王树盛 |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交通规划与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

王树盛总工介绍了江苏省城市和轨道交通发展的基本情况,认为江苏省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优化整合期,城市交通结构还处于较快变化之中,城市常规公交发展虽陷入低迷,但城市轨道交通体现出较强的韧性。他表示,目前江苏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较多,轨道网规模大,但整体利用率不足,城市更新背景下,轨道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利用。通过对日本、荷兰等国际案例的分析,指出轨道交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主要来源于网络区位、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品质等,城市更新活跃片区主要集中在轨道站点周边;因此,轨道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以及使用效率的提升是关键,重点是要提升轨道周边的土地利用效率,使城市空间在生活和生产领域保持平衡。通过对南京等多个城市轨道网络的分析显示,城市开发与轨道站点区位脱节会系统性增加基础设施交通负荷及建设运营成本。最后,他建议,要建立多层次轨道TOD更新体系,从网络TOD+线路TOD+站点TOD三个方面综合考虑轨道交通资源利用和价值挖掘;通过定量化的交通模型对TOD开发更新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测;完善TOD开发更新的政策创新,对等收益与支出,支持轨道建设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论坛最后,钱林波秘书长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向献上精彩报告的专家和不辞辛苦前来参会的各位委员和嘉宾朋友表示了衷心感谢,同时充分肯定了此次论坛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激发学术创新热情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专题论坛以“城市更新背景下交通精细化治理”为主题,通过半天时间高质量、紧凑密集的交流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未来能凝聚更广泛的学术力量,行业同仁集思广益,献智献策,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交通精细化治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存量、提升品质、完善结构,坚持走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人居环境。

END



2024-12-09 10:24:27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