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知与征稿启事
(以文交友,欢迎投稿!信息共享,敬请转发)
赞助单位:南京大学 美国住房与城市开发部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 国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IACP)
大会简介
中国不断发展的城市与区域政策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展现的新思想正不断吸引着全球的关注。继2007年与2008年成功举办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国际会议(由在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与国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IACP)共同主办)以后, 第三届IACP年会将于南京举办。本次年会获得中国国家教育部批准,获南京大学与美国住房与城市开发部资助。东道主南京大学是中国国内的顶级高等学府,并在城市与区域规划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众多令人难忘的旅游景点。
大会组委会成员包括来自IACP、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代表,现向相关学术、研究、工程单位同行征集以下主题的会议交流论文。当前IACP会员将能够获得旅费、住宿费与注册费相关的资助。
本次大会由南京大学与IACP联合主办,南京大学承办,诚邀国内外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政府机构、咨询公司及其他专业组织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和设计师,于政府机构中任职负责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官员参与讨论交流。会议将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
论文与会议讨论主题
本次大会主题为:国际机遇与挑战下的中国规划,主要议题包括:
1. 全球化时代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
2. 巨型城市与巨型城市区规划
3. 规划支持系统与分析工具研究进展
4. 可持续基础设施融资
5. 生态规划和资源利用
6. 当代城市设计
7. 可持续城市交通
8. 房屋和土地政策
9. 城市与区域的防灾和灾后重建规划
10. 规划教育和国际交流
本次会议拟在主体会议会后邀请海内外专家与南京大学学者针对规划支持系统与分析工具及可持续城市交通两个专题进行最新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成果介绍和研讨:
1、 规划支持系统与规划空间建模专题研讨会(由南京大学中澳虚拟城市与环境联合实验室承办),研讨主要论题拟包括:
• 规划支持系统子专题:
o PSS国内外研究进展
o PSS技术支撑体系
o PSS在规划决策支持、规划与设计方案多情景模拟评价、规划公共参与等规划实践中应用
• 规划分析工具及其应用子专题
o 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分析模型与区域主体功能规划
o 生态敏感性分析(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与城市总体规划
o 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与城市公共服务规划
o 城市空间句法分析模型与历史街区复兴规划
o 城市灾害(洪水、地质等)风险分析模型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2、 可持续城市交通与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专题研讨会(由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承办),研讨主要论题拟包括:
• 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 城市交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 城市交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 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 城市交通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分析方法与技术
• 空间可达性分析技术在交通规划中应用
• 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在交通规划中应用
3、 城市与区域的防灾和灾后重建规划专题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城市灾害与公共安全实验室承办),研讨主要论题包括:
• 城市与区域灾害孕灾机理研究
• 城市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
• 流域层面的城市洪涝灾害影响与防洪安全规划
• 区域水源保护与城市用水安全规划
•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与管理
• 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
• 城市公共安全场所详细规划与设计
• 灾后重建规划
摘要提交
参与主体会议交流需要同时提交800-1200字的中文与300-400词的英文论文摘要,其中需包括标题、作者姓名、所在单位、联系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以中国国内机构参会人员的摘要投稿请于最后期限(
以国外机构身份参会人员投稿请发送至 iacp-bod@lists.dcp.ufl.edu 。摘要中应说明方法、数据来源(如适用)并明确指出论文的研究成果在何方面对现有的知识发展做出了贡献。所有提交的摘要将通过定级过程进行评估和选取。
考虑到国内春节假期与高校寒假,国内参会人员可以在
本会议会后将在录用的交流论文中选取优质论文推荐到IACP会员所在国际和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若有任何问题需要咨询,敬请联系:
重要日期
l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l 摘要接受反馈日期:
l 会议注册日:
l 主体会议议程:
l 专题讨论会议程:
会议费用
国际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第三届年会会务费用为:
l 主体会议(
l 专题研讨会(
l 同时参与上述两段会议,三天费用为:1200元/人
l 学生参会凭有效证件,费用在上述基础上享受7.5折优惠。
注:以上费用均不含住宿费。会务组将在正式注册时,提供合适规格的住宿方式以供选择。
南京大学
二〇〇九年二月
(第三次征稿启事,
附1:国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IACP)简介
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 Planning,简称IACP)是一个由对中国规划感兴趣的相关学者、学生和其他人员组成的独立非营利组织。2005年IACP在美国华盛顿成立,它的主要任务包括三个层面:(1)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研究人员与规划从业人员服务,成为其之间的桥梁;(2)为学者与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提供论坛;(3)为会员建立一个活跃与高度支持的平台。IACP现有200名会员,包括大学教授与学生,受雇于国际机构、政府机关与咨询机构的的规划师和管理人员等。会员分布在全球各地,不仅包括北美洲,还包括亚洲与欧洲各地。IACP会员同时有着多样的学术和专业背景,例如城市规划、建筑学、地理学、经济学、公共政策、环境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等。
作为一个学者、学生与从业者的全球网络,IACP致力于提升会员之间的伙伴关系及相互交流与合作。IACP至今已经举行了2次年会:
l
l
作为一个学术组织,IACP关注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城市规划相关问题,会员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高校及其它研究机构。学会主要领导成员有:沈青(美国马里兰大学正教授,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专家,现任IACP主席)、张庭伟(美国伊利诺斯大学
附2:南京大学中澳虚拟城市与环境联合实验室简介
该实验室自2000年以来,承担了南京大学985“城市化与城市科学”创新平台一、二期建设的重要任务。2007年底,借助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虚拟空间实验室(VSL)开源软件成果,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专家共同设计了数字城市系统更新方案——复用设备架设虚拟现实系统与多节点远程视讯会议系统的方案。现虚拟城市与环境实验室中所使用的被动立体投影的虚拟现实系统实现了目前国内最高的性价比,系统的主要设备同时可以用做多节点远程视讯会议系统,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在软件方面,系统使用以开源软件库为核心的城市与环境虚拟优化的软件,实现了CAD-GIS-VR的应用集成以及从桌面到网络多种模式的应用服务。系统具有成本低、可定制、可扩展、没有版权壁垒等多项特点,在辅助规划设计、规划成果展示、公众参与、展览宣传与交流合作等实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南京大学
l GIS与RS空间数据获取与建库技术研发方面:多尺度多时向遥感数据解译萃取技术;基于RS与GIS的城乡建设现状调查与多元索引建库分析技术;基于RS与GIS的地形图遥感修测与建库技术;城市居住人口密度遥感估算技术。
l GIS与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方面:生态敏感性评价技术;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环境容量分析技术;生态足迹建模分析技术;城市宜人度分析模型技术;生态安全格局风险评估与生态功能区划技术
l GIS与城乡建设规划应用技术研发方面: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GIS地形与建筑环境三维分析技术;基于矢栅一体化的空间可达性分析技术;基于GIS的水网地区村庄布局模型分析;;城镇公共服务布局与选址分析技术;城镇公共服务布局与可达空间机会定量分析技术;城镇生长模拟技术;城镇改造的房屋拆迁量估算分析技术;城镇总体规划中的用地与交通互动规划技术;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l 数字城市规划与管理软件系统的研发方面:规划成果查询与分析信息系统(苏州市总体规划,泰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建设与分析信息系统(苏州市32号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南昌);乡镇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苏州);规划项目数字报建辅助设计系统(南京);多媒体信息系统(张家港市塘桥镇总体规划);基于城市复合系统的城镇空间生长GIS-CA模拟系统(苏州吴江)基于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的规划支持系统(南京、镇江扬中)
附3: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原为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南京市规划局,2004年1月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拥有江苏省AAA级(最高级别)信誉咨询企业(机构)资信等级称号;拥有城市规划编制乙级资质;公路、市政(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排水)工程设计丙级资质等多个资质。公司现有4个业务部门和1个综合管理部门,共有员工38人。技术队
自该所成立10年以来,始终秉承城市交通规划面向政府决策、面向规划管理、面向城市建设的传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及时而可行的决策依据,形成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程可研、轨道、道路、停车、公交市政规划与设计的成套成果和成熟技术,形成了“队伍精干、思想活跃、理念先进、技术娴熟、成果优秀、服务精良”的企业特色和品牌优势,形成了一支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层次核心人才队伍。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人、江苏省委组织部“333”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对象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江苏省和南京市突贡专家各1人、南京市拔尖人才和南京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共获得部省市科技进步奖、优秀规划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奖、软科学奖30余项,公司(研究所)连续7年获得南京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有功单位、连续4年获得南京城市建设立功竞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自2004年初在全国率先完成改制以来,经营业绩和业务范围大踏步发展。公司年营业收入已经超过2000万元,业务区域覆盖了南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合肥、苏州、无锡、常州、徐州、拉萨、兰州、泰安等全国十多个大中城市,具备了同时开展多项重大研究项目的生产能力。2005年成立道路规划设计部,2006年成立市政规划设计部,2007年公司成立城市规划设计部,公司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初步形成了规划、设计业务协同优势。
2007年2月公司十年发展战略规划正式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业务、经营、职能发展战略,凭着“以客户为导向、视质量为生命、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理念,
“高效、创新、严谨、务实”的企业精神和“民主包容、开放协作、学习敬业”的企业文化,公司将以精心的态度,精湛的技术,精诚合作的精神创造一流的规划设计咨询精品,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强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集规划、研究、咨询、设计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咨询企业。
现任所长、董事长杨涛,1995年获博士学位,1996年被东南大学特批为教授。1996年10月调入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任所长,现任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是我国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领域的知名专家。
附件4:南京大学城市灾害与公共安全实验室简介
南京大学城市灾害与公共安全实验室(Laboratory for Urban Disasters and Public Safety, Nanjing University,以下简称为“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是集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等文理工学科的一个多学科的、高层次的综合研究机构。实验室的研究重点是从城市系统演化视角,基于城市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城市工学手段,揭示个人、群体、组织、城市、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灾害风险认知行为与城市灾害和公共安全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发和拓展城市灾害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模型,研发城市灾害和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重构城市综合防灾的理论体系和规划手段,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
城市灾害与公共安全实验室成立伊始,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地震发生。实验室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克服重重困难,在
城市灾害与公共安全实验室与日本京都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日本国土技术政策综合研究所等国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有着广泛而密切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实验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