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梅园新村历史街区精致活力街道综合设计
所获奖项:院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供稿部门:城市规划所、综合交通规划五所、市政交通设计所
随着人本理念的深入,完整街道设计近年来成为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热点。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城市街道本身就有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我们在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发扬本土城市街道设计的范式,本次南京梅园新村历史街区精致活力街道综合设计即是这样一项成功的创新案例。
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长江路总统府东侧,作为全国第一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由大悲巷(北段)、雍园路、竺桥、梅园新村(大悲巷南段)及汉府街5条历史街巷组成。本项目在完整街道设计理念下,基于现状问题与禀赋特色分析,从城市历史格局的视角,对街区进行整体谋划,明确“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精品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定位。在此基础上,融合“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交通设计、景观设计、市政设计、功能设计五位一体”的设计理念,从城市设计、交通改善、环境提升与功能重塑四个维度着手,对街区进行整体综合设计。在保护历史文脉、留住街巷韵味的同时,为街区注入新活力,展现新风貌,致力于创造一个中国特色的精致活力街道设计与营造的示范案例。
基于“五位一体”的设计理念,本次综合设计工作融合了策划、规划、交通、景观、市政、建筑等各个专业,并且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落地全过程的各项工作。
设计目标:打造富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可持续的精致活力街道样本。突出慢行优先,营造安全稳静街区;优化景观环境,塑造精致精品街区;彰显历史风貌,打造红色文化街区;盘活存量资源,创造创新活力街区。
✿ 整体谋划:联动周边,打造全国红色文化示范街区。
✿ 社区融合:以街巷为脉,串联历史文化空间。
(2)交通设计:优化交通组织,静化慢行街区,服务旅游休闲,营造品质生活
✿ 稳静设计:弹石路面,车行道和人行道高度一致,打造人车共享街道。
(3)景观设计: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入手,打造精致街区、文化街巷、最美街角
1)“面”——整体改造思路
合理安置外墙设备,清理杂乱构件,提升视觉感受舒适度。沿街底层植入高品质商业业态;改造临街立面、铺地,提升街道品质。改造局部围墙,开阔视野,减少空间压迫感。打造公共建筑特色内院空间,塑造闲情雅致的氛围。
2)“线”——重点整治道路及巷道景观
重点整治梅园新村路、雍园街,主要为强弱电下地,更换铺装,增加城市家具、提升修补绿化空间等整治内容。
3)“点”——主入口节点、游憩节点、特色风貌节点
(4)市政设计:倡导“以人为本,慢行为主”设计理念,道路打造出新,彰显街区文化价值
① 路面设计
拆除现状沥青混凝土行车道及人行道板砖,新建花岗岩弹石路面并统一道路标高,实现共板设计,同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② 排水设计
共板设计后,设置U型路缘石,利于收水集水排水,雨水篦子统一更换,与U型路缘石风格统一。
③ 雨污管线设计
以实现雨污分流为目标,消除道路积水,结合管线CCTV检测报告,进行雨污管线设计。
④ 附属工程设计
树池统一采用鹅卵石铺装,美观和抑制扬尘;路灯风格同长江路,实现长江路文旅聚居区向东延伸。
(5)功能设计:打造全国红色历史文化名街区
“传承红色经典,体验民国风情”两大主题活动
(1)区域视角解读,彰显“文化叠层+小街深巷”的独特街区文化特色
文化叠层:梅园新村所在梅园新村路、大悲巷自六朝皇城区域延续至今,自明朝嘉靖年间有明确考证的路名,逐步演变形成今天的大悲巷与梅园新村路。皇城文化-民国文化-红色精神,基于时间梯度的多重历史文化场景拼贴,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存在。
小街深巷:类比1912街区(更静谧、更文化)、颐和路公馆(更市井、更多元)。长江路作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大街,1800年的历史文明和现代人文在这条1800米的街道上交相辉映、相融共生。梅园新村作为长江路文化旅游大街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路近现代文化重要的展示节点。
在此分析基础上,明确街区功能定位与空间定位:打造以红色经典、民国风情为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精品历史文化街区。
(2)多元专业融合,构筑层次明晰的精致街区规划体系
片区层面城市设计:在片区层面(长江路、钟岚里等)明确街区的风貌控制、交通组织等,打造高品格、高品质、高品位的“玄武红色文化核心”。
1)整体谋划:联动周边,打造玄武红色文化核心引爆点;
2)社区融合:以街巷为脉,串联历史文化空间;
3)分片整治:划定整治核心区、拓展区与风貌协调区。
❀ 街区层面的交通优化与功能业态设计:
1)融文:打造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传承红色精神,感受民国故事;
2) 易行:细化交通市政设计,营造稳静步行环境,打造宜居宜游安宁街区;
3) 添绿: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入手,打造最美街角、文化街巷、精致街区。
(3)多重角度审视,合保护、更新、活化三重维度的历史街区设计手法
1)保护。对各级文物严格保护,破损围墙、立面等采用修缮的手法保护性修复。凡涉及《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界定的国家、市、区级文保单位的文物保护线和文物实体线内的围墙予以保留。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
2)更新。道路设计,弹石路面统一标高+交通管制,营造步行化稳净化街区;景观小品细节设计,彰显红色精神,体现民国风情。
3)活化。空间的挖掘和赋能,商业的立面改造,提升整体街区活力。
(4)实施与运营并重,提升历史街区新时代的文化活力与品牌价值
1)精细化设计落地,从规划到实施一体化服务。
2)践行街区运营理念,城市经营角度对项目形成回报。明确建筑产权及性质,践行城市经营理念,整合现状可开发利用载体。摸清产权,主要为部队、私宅、省市机关、区房管局及梅园新村纪念馆五类。建议对范围内10处建筑产权回购,业态提升。
3)品牌塑造:logo设计、品牌推广。提档升级,展示梅园特色IP品牌。以红色文化展示和民国风情营造为主题,导入艺术文创、休闲民宿等相对高端、静谧且富有格调的业态,打造成南京最具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街区和最具文化的民国风情街,展示梅园特色IP品牌。
精致街道规划设计是我院主推项目类型,梅园新村街道作为南京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具备标杆意义。院内规划、交通、市政、景观多专业密切配合,通过融文、易行、添绿三个层次打造精品街区,获得甲方高度认可,目前项目即将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施工完成后将融入街区运营理念,整合现状可开发利用载体,从城市经营角度对项目形成回报。